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准“蘸浆、露馅儿、师傅、小包袱、匀匀实实、和着琴音”等词,在读中理解“匀匀实实、天衣无缝”等词。
2. 在重点句段的朗读中体会刷子李技艺奇绝。
3. 揣摩曹小三的心理,补写中了解小说“一波三折”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奇绝的技艺,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难点: 揣摩曹小三的心理,了解“一波三折”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读题,解题。
1.读题,从课题中了解到什么?在天津,行当加姓的叫法的还很多,如,一位姓张的泥人的师傅,叫——,姓魏的,扎风筝的师傅,叫——
2.认读字词:蘸浆、露馅儿、匀匀实实、师傅、小包袱、和着琴音。
二、初读,写副标题。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从徒弟曹小三的角度以怎样的师傅,在课题下写个副标题。(板书:——( )的师傅)
2.交流副标题。(学生板书:幽默、派头十足、名声在外、神奇、一身黑衣、技艺高超……)
三、再读,感受“神奇”。
1.“五十个小三,就有五十个师傅。”为什么刷子李会在你们心中是这样的形象,再默读课文,划句子,找理由。
2.重点交流。
(1)“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①“升天”“必……绝”“白刷不要钱”。
②这是传说,读得夸张点跟说书似的,越奇越说明师傅的“神奇”。
(2)“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板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①理解“匀匀实实”, 做动作体会“悠然”, 理解“天衣无缝”。
②刷子李已不是在刷墙,而是在表演,他已成了艺术家。那在各位小三心中他又是什么?用朗读表达出来。
小结:通过大家的读与谈,刷子李的形象渐渐鲜明。如果一定要在同学写的这些评价师傅的词语中选一个填在括号中,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过渡语:但师傅高大的的形象并不是一下子就建立起来的,它有一个过程,三读课文,划出小三心理变化,想想小三认识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四、三读——体会写法。
1. 浏览全文,圈划小三的心理。
2. 理清条理
①“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板书:半
信半疑)
②“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有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板书:居然)
③“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板书:竟然)
④“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板书:发怔发愣)
3. 转换人称叙述故事
转换成第一人称导读。(先指说,后齐读)(神了……完了……奇了……)
4. 补写心理
①选一处写出曹小三的心里想法。
②串读(四位学生读心里想法,其他同学读叙述。)
5.了解写法
(梳理板书)这就是小三起起伏伏,翻江倒海的心里过程,可文章写师傅,为什作者却要将小三的心里写得如此曲折?
小结:作者曾说过,好故事就等于想不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故事好看就在于情节,曲折、悬念是故事的精华,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法。
五、拓展——简介《俗世奇人》
板书:
刷 子 李——( )的师傅发怔发愣居然半信半疑竟然
23.刷 子 李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或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事,让我们不由地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板书课题:刷子李(板书课题)
指名读(提示把“子”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刷子李,这名字有意思吧?从这名字当中你知道了什么?(姓李的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特别高)
4.这是一种特殊的称谓。民国初期,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扎得特别好,就叫他——风筝刘,又如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粉刷技术特别好,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下面,我们再亲切地叫他一声—刷子李。“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
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想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那么把书打开,翻到13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先看看词语掌握得怎样?
(课件出示词语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分行读,再一起来(派头的“头”读轻声),(相机解释词语“发怔”是“ ……此处隐藏6375个字……,孙老师带来一个人介绍给大家,他也跟粉刷有关,请看他的名片
3、他的名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课题并齐读。
4、咦,他的名字是不是有点怪?哪里怪?
5、师简介这是对天津卫有绝活的手艺人的称呼,举例:裁缝刘、剃头陈、糖葫芦杨名字含义。
6、出示资料介绍天津卫及作者和作品。
7、指名读。
过渡:那么刷子李到底奇在哪呢?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学习“动作奇”
1、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样(本站向您推荐:www.)子,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告诉我是哪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第五自然段)
3、这一段中有一个句子具体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的动作,再请同学们仔细读,把这个句子找出来,用波浪线画出。
4、指名回答,并出示: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5、齐读
6、悠然什么意思?(悠闲的样子),所以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
7、指名读
8、指导学生学刷子李刷墙的动作读一遍。
9、指导学生体会“摆”与“刷”的区别,感受刷子李刷墙的轻松、悠闲。
10、在这悠然之间,墙却刷得一点也不含糊,哪个词写出了刷子李落刷时的干脆、利落?(啪)那读的时候应该读得短而有力。
11、我们学着刷子李的动作再把这句话读一遍好吗?
12、此时此刻,刷子李还像一位粉刷匠吗?在我眼里,他仿佛是一位正在挥毫作画的画家,在你们眼里,他仿佛是什么?
(二)过渡:这样奇特的动作刷出来的墙效果如何?学习“效果奇”
1、第5自然段有两个句子具体表现出他刷的墙效果好,找出来,用横线画出。 2指名回答,并出示句1: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3、齐读
4、通过理解“但”、“匀匀实实”及“白”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效果奇”。
5、指名回答第二句并出示句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墙壁。
6、齐读
7、引读、讲解:天衣无缝什么意思?刷与刷之间的衔接毫无破绽,作者形象地把 1
它比喻成什么?
8、在刷子李悠然刷墙之间,墙刷得均匀,衔接天衣无缝,坐在这样的屋子里,哪怕什么都不放,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句3: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9、引读、理解:天,指哪?(天上仙境),美不美?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三、学习“规矩奇”
过渡:可这两点不算刷子李最奇之处,还有更奇的,被他的徒剃曹小三印到名片上,给师傅做广告呢!
1、(看名片)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2、这可是曹小三给师傅做的广告,指导朗读。
3、你们知道这句话出自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吗?
4、指名回答并齐读。
5、生活中你们见过的粉刷匠什么样?
6出示粉刷匠照片。
过渡:是不是都和他一样?你们见过刷墙时身上一个白点都没有的粉刷匠吗?可刷子李敢于身穿黑衣、黑裤、黑鞋,以黑衬白,向世人宣告“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你信吗?就连他的徒弟曹小三也半信半疑,所以呀,随师傅出去干活,除了学手艺,他还最关心师傅身上有没有白点,文章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曹小三观察师傅时的所见所闻?(6-10)
四、学习6-10自然段,体会“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
1、这一部分有三处写了让曹小三出乎意料的发现,找出来。
2、指名回答并出示句1: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3、齐读
4、之前还半信半疑的曹小三居然连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这时候,曹小三可能心想什么?
5、指名回答
6、可是好景不久,让曹小三出乎意料的事情又出现了,是什么?
7、指名回答,并出示句2: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8、齐读
9、刚刚还在心中暗暗夸赞师傅的曹小三竟然看见一个白点
此时,曹小三可能想?
10、指名回答:
11、可是,事情的结果再次出乎曹小三的意料之外,是什么?
12、指名回答并出示句3: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13、曹小三此时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14、指名回答:
小结:随着曹小三的三次出乎意料,我们的心也一上一下,被文章紧紧抓住,你
们知道吗?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巧妙的表达方法,才这么吸引我们。本单元的导读部分要求我们不仅要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还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那么,这么吸引我们让文章紧扣我们心弦的写作方法是什
么呢?出示(一波三折),今后,可以把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你的写作当中,它一定会让你的文章扣人心弦。
五、学习最后一段,体会中心。
过渡:正是因为刷子李的这一奇特的动作、奇特的效果、奇特的规矩,才被写进
《俗世奇人》,他的奇,你们信了吗?曹小三信了吗?怪不得作者在文章最后这样赞叹
1、齐读
2、曹小三看到的、听到的,刚刚我们已经见识了,他学到了什么呢?
3、课文好像没写,对吧?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刷子李的这一手绝活如何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这个中心。
4、我们来看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是怎样介绍的,出示资料。
5、指名读
6、同学们,看看刷子李,想想你自己,你明白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呀,只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什么事都能做好,希望大家能付诸行动。
四、拓展,激发读书兴趣。
1、介绍《俗世奇人》这本书。
2、《泥人张》片段欣赏。
向你推荐更多范文:《刷子李》教学设计_黄燕湘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23《刷子李》教学设计教案
刷子李设计
刷子李教学实录
《刷子李》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金融村文库 www.jinrongcun.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