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初三化学教案

时间:2025-04-01 08:20:44
初三化学教案[此文共6028字]

九年级化学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者薛永成授 课 班 级:九年级2。3。5) 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实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实验技能。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2、合作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仪器

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

<二>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

2、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块状药品容易打碎仪器,取用时必须严格安要求操做,防止打碎实验仪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液体药品的取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取用;一种准确取用,

粗略取用时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相互紧靠。

准确取用时一般用量筒(或移液管),首先粗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齐平。

4、胶头滴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1)胶头滴管使用一般专管专用,垂直滴加。且与试管口齐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先调平,药品放置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加取,顺序是先大后小。

<三>、练习提高。

<四>小结:

1、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

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胶头滴管的使用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五>作业:

配套练习 :填空题

第二篇: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4-5-22星期二第六节

地点:化学实验室

执教:黄凯

一、课题初三化学实验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②了解常见气体制取的思路,明确所要制取的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能根 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能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③了解常见气体的干燥与净化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市质检考试题目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的缺漏,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②通过问题和习题的设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试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联想、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通过对事物认识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 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难点: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与学生交流、讨论质检试卷有关实验部分题目的得失,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引入主题。

2、复习主题:①②③

(一)、常见气体的制取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3)净化与干燥

(二)常用仪器的使用

3、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三篇:初三化学《石灰石的利用》教案

§5-4 石灰石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石灰石、大理石是主要的矿藏资源;⑵了解自然界中主要成份是碳酸钙的物质,掌握检验碳酸盐的方法;⑶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相互转化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⑴学会通过实验归纳出检验碳酸盐 ⑵学会设计实验检验物质的方法 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⑵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碳酸钙的存在和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检验物质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一、石灰石的存在

石灰石存在于许多山区、丘陵地带 二、碳酸盐的简单检验方法

加入适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成浑浊,证明原物质含有碳酸盐。 有关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 =cacl2+co2↑+ h2o ca(oh)2 + co2 =caco3↓+ h2o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放入食醋后不会产生气泡的是()

a.生石灰b.大理石c.鸡蛋壳d.蚌壳 2..检验碳酸盐最简便的方法是()

a.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b.加入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放入水中不溶解d.加热,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在炼铁、制水泥、制玻璃三种工业生产中,都需要的原料是()a.纯碱b.石灰石c.石英d.粘土

4.某山区充分利用当地的地方资源优势,发展水泥工业。请判断当地哪种物质可能最丰富( c)

a.纯碱b.黄铁矿c.石灰石d.明矾5.家庭中洗涤热水瓶内少量水垢实际可行的是()

a.用洗洁精洗涤b.用稀盐酸洗涤c.用食醋洗涤d.用食盐水洗涤二、非选择题

6.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下图所示)。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并加入试剂。

⑴描述ⅰ中发生的现象:。 ⑵分析ⅱ、ⅲ中出现的现象:。

⑶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哪几种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上述方案中,哪一步实验是多余的?。 7.锅炉或水壶常烧煮含钙量较重的水,很容易产生水垢。水垢不但使锅炉或水壶的传热性能 ……此处隐藏1176个字……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它的质量和本身的化学性

质并不发生改变。

三: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

四: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例题1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浓厚白烟的是()

(a)镁带(b)红磷(c)硫粉(d)铁丝

【例题1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

(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和引燃细铁丝

(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

(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例题14】.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例题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

【例题16】三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氮气,和氧气中的一种。当将燃着的木条分

别插入各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

三瓶气体依次应为()

a.氧气 氮气 空气b.氧气 空气 氮气

c.氮气 空气 氧气d.空气 氧气 氮气

【例题17】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例题18】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好选用()

(a)带火星的木条(b)燃着的木条

(c)澄清的石灰水(d)灼热的木炭

【例题19】实验室用氯酸钾及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反应完全后,试管中残余固体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的作用叫

_______________作用,它能___________氯酸钾分解速度、而本身的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_______改变,这种物质叫做

_______________剂。若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

管内固体剩余物有______________。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

______,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______

【例题20】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

(a)水氢气+氧气(b)镁+氧气氧化镁

(c)水+二氧化碳→碳酸(d)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例题21】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乙炔燃烧(d)硫在氧气中燃烧

第三单元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电离实验

①水中加入一定的氯化钠或者硫酸钠增加导电性

②两级产生气体且体积比例为2:1

③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注意:氢气在燃烧前应该检验纯度,若氢气中混有空气或者氧气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4氢气纯度检验(实验):①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②靠近火焰,移开大拇指

③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则氢气较纯。 三:硬水和软水

1概念: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含有较少的或者不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2区分: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沫,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反之为硬水。3硬水的软化: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煮沸。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

4硬水的危害

四:水的净化

1:利用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对水中杂质的吸附作用,让杂质沉降。

2::过滤实验

3:活性炭除杂

【例题2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d电解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例题23】洗脸的毛巾用过之后,常常会变硬。这是因为用于洗脸的水中常含有较多的

()

a.氧气b.钙、镁化合物c.氧元素d.氢元素

【例题24】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物理变化d.混合物分离

【例题25】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a.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b.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例题26】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人适量的明矾

b.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

化合物

【例题27】)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例题28】)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最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索组成的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读了本文的人还看了以下的文章: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粤教版初三化学《探究水的组成》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

初三溶解现象(第二课时)(初中化学教案)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此文共602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金融村文库 www.jinrongcun.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