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时间:2024-12-23 15:12:08
教师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此文共12236字]

第一篇: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朱天龙

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自知其无知”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

“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

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

三、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

2、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中叶,他所倡导的“苏格拉底法”仍为现代教育家所推崇。

第二篇: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17世纪卡拉瓦乔及其艺术特色。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卡拉瓦乔主义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2)具有鲜明民主主义色彩的卡拉瓦乔艺术的产生:与意大利的动荡时代有关:意大利人民的起义斗争影响了下层的艺术家,苦闷和叛逆情绪必然会反映在艺术作品中,都是历史的必然。

卡拉瓦乔:<1>作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生活到艺术,都是一个叛逆者和革新者<2>对宗教画的理解是:应该把流浪汉,农民,渔夫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祭坛画《使徒马太和天使》:马太完全是农民的样子<3>把宗教题材世俗化的观点具有进步的意义:《基督下葬》《圣母之死》<4>卡拉瓦乔的艺术,把目光对准下层,专门画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大胆的怀疑和批判当时那个社会:《多疑的多玛》。

17世纪荷兰美术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7世纪荷兰画派产生的社会条件: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有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出现最早的定期刊物,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2>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a.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充分认识,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和愿望,成为主要的课题.b.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3>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a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b绘画艺术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1)哈尔斯:〈1〉荷兰现实主义艺术画派的奠基人,天才的肖像画家〈2〉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反映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a.单人半身肖像:《吉卜赛女郎》:a.选取半身近景的构图,注意面部表情的刻画,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b.画面生动活泼,人物仿佛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着c.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b.团体肖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画面上人物情绪高昂,气氛热烈活跃,充满荷兰人的自信,自豪的时代气息。

肖像画中充满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绘画技巧上运用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了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其肖像画的突出特点:构成他伟大不朽的肖像画艺术的独特风格(2)伦勃朗:<1>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勇敢坚定的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杜普教授的解剖课》<2>创作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举世闻名的《夜巡》:主题性绘画,情节性群像,出色的处理了明暗关系,突出表现了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英勇斗争,决心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3>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更加接近普通的荷兰贫民和平民体现了以纯朴与真实为其特点的荷兰民族气派:a.《入浴的妇人》:即兴写生式肖像画b.《带天使的圣家族》:宗教题材的生活化c.老年人肖像:苍老的容颜和深邃的眼神,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与生活哲理d.自画像:看到伟大画家的生活历程,了解他的思想变化<4>铜板画:用笔细腻:《三棵树》。

17世纪西班牙美术"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7世纪,西班牙艺术的繁荣主要有三个条件:a.西班牙文学对美术的有力影响b.西班牙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艺术的存在和发展c.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2>西班牙"黄金时期"艺术的特点:观察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爱好和思想,力求表现出民族精神 <3>特别在底层人民的肖像画中人物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坚定冷峻尊严和刚毅的力量〈4〉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有三大代表人物: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1)里韦拉:〈1〉宗教题材画:《圣巴多罗买的殉教》:宗教题材的世俗化是卡拉瓦乔艺术的特色〈2〉肖像画:a.富有农民气质的肖像画,表现了画家朴素,先进的美学思想,表明美和智慧来自于下层人民b.《跛足者》:形象是

照着西班牙流浪汉,农民的形象画出来的,呈现出真实,自然, ……此处隐藏8043个字……>(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 德育论;

智育论;

“苏格拉底方法”。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 教育作用论。

2.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3)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3.近代教育家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论教学原则; 论道德教育; 教育管理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论教育目的;

论教育心理学化;

论要素教育;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道德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幼儿园教育理论。

(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4.各国近代的教育思想家

英国:洛克、斯宾塞论教育。 法国: 爱尔维修 狄德罗

拉夏洛泰论教育;

德国:第斯多惠论教育。 俄国:乌申斯基论教育。 美国:贺拉斯?曼论教育。 日本:福泽谕吉论教育。 5.各国现代教育家

意大利: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思想:

(1)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2)凯洛夫的《教育学》、 (3)赞科夫的教学理论、

(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论教育的本质; 论教育的目的; 论课程与教材; 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论道德教育;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二、各国教育

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 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三)古罗马教育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 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 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

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

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外国近现代教育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1.英国近代教育概况; 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近代教育概况;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 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3.德国近代教育概况; 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高等学校总纲法》。

4.俄国近代教育概况;苏联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

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5.美国近代教育概况;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

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 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6.日本近代教育概况;日本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西方国家的重大教育变革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

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2.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教育实验: 昆西教学法、 有机教育学校、

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1.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教师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此文共1223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金融村文库 www.jinrongcun.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