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读书笔记

时间:2024-12-23 15:13:13
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读书笔记[此文共8631字]

第一篇: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学前教育每月话题栏目红的聊城大学幼教中心 阮淑贞写的让“听不见”的听得见这篇文章,我很有同感。

在我从教29年里遇到过不少“听不见”的孩子,无论是上课还是活动,总是有一些“听不见’的孩子,特别幼儿园孩子更为明显,就像人们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说一个那个好像跟他没关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点没听见,看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原因有二:

1、一日常规要求不到位,不统一。

2、教师的指令有时过于繁琐,不分主次,要求过多。

反思自己确实如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反思,每发指令时,幼儿应在什么状态下,才能听明白,教师一定要注意语气,语调与活动情景的结合,比如,教师不应一次性发号几次指令,让孩子明白指令后在让他去完成,不能催促孩子快点完成。

这篇文章,我反复阅读,回味,我觉的通过这篇文章的引路,我将还会有更多的方法来解决孩子“听不见”的办法。

第二篇:读书笔记 比较学前教育——俄国

读书笔记

《比较学前教育——俄罗斯学前教育》

陶雨瑶

201411115009

艺术与传媒学院

18世纪下半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开始解体,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也影响到俄国,沙俄政府曾实行一些开明政策。为解决弃婴和孤儿的收容问题,1763年,在俄国开办了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19世纪上半期,社会上一些进步人士组成各种慈善团体,为外出谋生的母亲照顾孩子。这些团体开办了收容所和孤儿院。

19世纪60年代,俄国出现了以废除农奴制为核心的社会改革运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此同时,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波及俄国,这两种运动推动了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860年,在俄国出现了第一所幼儿园。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幼儿园》。这份杂志的发行对促进学前教育成为俄国教育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871年,在彼得堡创立了福禄贝尔学院。

19世纪后半期,在俄国涌现一批学前教育活动家。他们受到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民族性原则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幼儿园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以其创造性的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促进了俄国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立出来的过程。 19世纪末,俄国政府继续推广孤儿院。此外,在俄国各大城市出现的一些资产阶级慈善团体,也为孤儿设立了各种慈善机构,如育婴堂、育婴孤儿院和平民幼儿园等。19世纪末,某些省的自治机关开始为乡村儿童设立婴幼儿托儿所。与此同时,俄国绝大多数的纳费幼儿园都变成升入各种学校的预备机构。

苏联是20世纪公共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公共学前教育,强调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优越性,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苏联确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学前教育的精神发生了根本变化。苏维埃政府一反沙皇轻视学前教育的做法,明确地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19年3月举行的第八次苏共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规定了苏联学前教育的两大任务:第一,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第二,解放妇女。苏联的学前

教育机构从成立之日起,不仅负担教育幼儿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带有服务性质的机构。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成就是培养了许多学前教育干部和教师。教育人民委员会学前教育局从工作的最初几个月起,就着手组织了每期为3个月的训练班。1918年,在彼得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国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府——学前教育学院,以代替原有的福禄贝尔学院。该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学前教育高级干部,并兼有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功能。

1919——1928年间,在莫斯科举行了四次全俄学前教育代表大会,还有若干次临时代表会议,讨论了学前教育的任务、教育机构的设立、经费来源、教学法研究、学前师资培养和编写学前教育大纲等方面问题。

30——40年代,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网急剧增长,苏联教育人民委员会不断通过制定规程、指南和规则等方式,促进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走向正规化。1932年,苏联颁布了最初的幼儿园教学大纲草案,第一次明文规定了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和内容。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前者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任务、组织、幼儿园的基本类型、对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房舍的要求。《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具体化了。1944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则》,对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幼儿园的开设等问题做了统一规定。表明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确立,具有苏联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形成。

战后,为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托儿所和幼儿园一体化。20年代末,苏联出现了托儿所。带来一系列问题,为消除不合理现象,就需要创办讲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的学前教育措施,并实行一元化的行政领导。1959年5月21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公布了关于学前教育制度改革的觉定。其重点是创立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学前教育设施,并将这种设施的指导和监督权,统一于共和国的教育部,卫生部则在儿童的保健方面负主要责任。此后,在原有的幼儿园和托儿所上,又出现了第三种新设的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招收从出生到六岁的儿童。

60年代末开始的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力图根据儿童心理学的教育实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小学改革的情况,重新审定学前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加强幼小衔接,强调智力开发。

以**年6月16日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和公布《学前教育构想》为标志,苏联开始了学前教育的第三次改革。与世界继续教育思潮和纠正片中智力的发展趋势相一致,这次学前教育的改革强调了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个性定向式教育策略”。苏联

学前教育的改革内容有:(1)在学前教育机构设置和管理方面,实现法律化、民主化和多样化。(2)根据新的科研成果,强调学前期在个性形成中的意义;将出生头7年儿童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前学前期和学前期三个阶段。(3)教育工作的人道主义化,以“个性——定向式互相作用模式”取代以往的“教学——训导型互相作用模式”。(4)家庭和幼儿园互相渗透的原则。

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四种类型:托儿所、托儿所幼儿园、特殊幼儿园、学校幼儿园。

苏联学前教育的特色及其利弊。1.苏联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与集中管理。苏联把学前 ……此处隐藏3579个字……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一共分为绪论和上下两篇,绪论部分主要是讨论艺术教育的宏观理论问题,其中包括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地位之争、审美愉悦与幼儿的生命质量提高、循序渐进与幼儿的有效学习、迁移模仿学习与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身心舒适与幼儿的自律性发展等。上篇是分领域的艺术教育,下篇是综合的艺术教育。在上篇部分分领域的艺术教育中,包括幼儿园集体艺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结构设计、心理调节和评价等。我们知道,追求价值不能不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我们采取的行动程序和方法违反事物的规律,其后果必将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其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不同领域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法策略。这是为学习者深入体验各种不同艺术实践的“异同”奠定基础。因为学习者只有体验和把握不同领域艺术实践的异与同后,才能更好地体验到综合利用他们来表达自己认识的兴趣。下篇在综合艺术教育中也向我们渗透着一些相关理论的问题。从不同领域切入的综合集体活动给我的启发也特别大,让我从中了解主次的不同切入点。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努力探索和实践,我想,我们在艺术教育教学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

第四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读书笔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读书笔记

今年的暑假过得比以往的暑假更加充实与忙碌。在暑假刚要开始的时候,我们园领导为了使我们每一位支身于幼教第一线的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更加扎实,就倡导我们在暑假里要读完一本以上的专业类书籍,并鼓励我们向幼儿园图书室借书。我也不错失这样的机会,借了一本《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想让自己对艺术教育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一共分为绪论和上下两篇,绪论部分主要是讨论艺术教育的宏观理论问题,其中包括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地位之争、审美愉悦与幼儿的生命质量提高、循序渐进与幼儿的有效学习、迁移模仿学习与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身心舒适与幼儿的自律性发展等。上篇是分领域的艺术教育,下篇是综合的艺术教育。在上篇部分分领域的艺术教育中,包括幼儿园集体艺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结构设计、心理调节和评价等。我们知道,追求价值不能不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我们采取的行动程序和方法违反事物的规律,其后果必将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其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不同领域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法策略。这是为学习者深入体验各种不同艺术实践的“异同”奠定基础。因为学习者只有体验和把握不同领域艺术实践的异与同后,才能更好地体验到综合利用他们来表达自己认识的兴趣。下篇在综合艺术教育中也向我们渗透着一些相关理论的问题。从不同领域切入的综合集体活动给我的启发也特别大,让我从中了解主次的不同切入点。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努力探索和实践,我想,我们在艺术教育教学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近期自学了虞永平教授的〈学前教育学〉一书,书中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进一步丰富了个人知识经验,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对提高教育技艺不无裨益。简要介绍一下虞永平教授,1962年生,江苏吴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前教育学博士。先后讲授学前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课程;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研究项目;出版《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价值论》等专著4种,主编教材7种;发表学前教育研究论文50多篇。现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学前教育学》一书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学前教育发展。首先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价值,明确了学前教育理论了发展和形成。在第二章里,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在下面几章中,虞永平教授从学前教育目标开始分析,集中论述了学前教育儿童各个方面发展以及相应的教育引导。具体分为学前教育儿童体格、体能、智能、社会性和美感发展。后面几章介绍了学前教育课程和游戏等。以下从学前教育儿童游戏谈谈体会。 早期的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在理论界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也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包括精力过剩说、松弛消遣说、预演说、复演论,但是这四种理论有许多缺陷,不是缺乏逻辑,就是与事实不符。而现代理论主要有关于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读书笔记大全《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把游戏分为相继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运动时期(0—2)实践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象征性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2)的规则性游戏。在西方现代儿童游戏理论中,皮亚杰关于游戏的表述可谓独树一帜,他把游戏和认知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将游戏纳入了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游戏作为情绪表达的理论大异其趣,并列两大派流。通过学习,我们对有关游戏理论有所了解,知晓学前儿童游戏的功能和类型,让我们能科学指导儿童的游戏并能创编科学的、有利于儿童健康的游戏内容。我认真阅读并学习了《学前教育学》一书,结合自己三年来的工作旅程,我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现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分享!《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增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掌握学前教育的实践技能和重要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本书,我想从“儿童观”这一点进行两方面的分析、反思。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不断的更新儿童观,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点,使之符合新时代对儿童的需要,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活动“做中学”。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论是婴儿期,还是在幼儿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动却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操作活动,就是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成长。所以,在针对很多抽象问题的理解时,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烦,不要省程序,所谓“做中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二、活动“游戏化”。儿童期也叫游戏期,游戏既是儿童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其能力水平也是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游戏分很多种,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等,面对多种多样的特色游戏,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游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将游戏巧妙地贯穿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阅读中,我感悟到:成人要多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仅要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发展的需要,还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要注重个别差异,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由的发展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应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应最大限度的发展儿童的潜力。这些潜能必须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才能挖掘出来,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儿童观应有正确的认识,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读书笔记[此文共863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金融村文库 www.jinrongcun.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