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讲话稿的起草
起草领导讲话稿既是秘书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一门综合学问和艺术,这项工作光荣而又艰巨。如何起草好领导讲话稿,特别是组织起草好大型工作会议的报告,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秘书人员长期积累、探索和艰苦不懈地努力。下面我就这方面谈一下个人多年来的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讲话稿的种类
按照讲话的类别划分,大体有词类、报告类、大会类、喜庆类、研讨类、文体类、通报情况类、仪式类、特殊类等。
词类讲稿。主要指领导者在会议或活动中,向大会和有关人员表示庆贺、祝愿、问候、欢迎欢送、勉励、答谢、誓愿等。词类讲稿主要有五种:一是程序性的,如会议或活动的主持词,主要作用是提示会议程序,揭示会议精神,概括会议内容,强调会议要求;二是指示性的,如大会开幕词、闭幕词、指示性的致辞等,主要作用是指出会议或活动的宗旨、任务与意义,总结会议或活动成效,提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今后任务,目的是号召有关人员为共同目标努力奋斗;三是喜庆祝贺性的,如祝词、贺词等祝贺性的致辞,欢迎欢送和答谢用的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四是宣誓性的如誓词、誓言等;五是悼词性的,主要作用是颂扬逝者的功德,寄托人们的哀思。词的种类很多,特点是篇幅简短,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言简意丰,针对性与应用性非常强,如毛泽东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闭幕词《愚公移山》。词类讲稿,一般在千字左右,长的也不过两三千字。
报告类讲稿。主要有六种:一是工作性的,如党代会、人代会的政治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分析性的,如形势报告;三是总结性的,如工作的总结报告、汇报工作的述职报告;四是教育性的,如辅导报告、学术报告等;五是动员报告;六是汇报性的,如调查报告等。
报告类讲稿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层次较多,用语庄重,理论性、思想性、工作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报告类讲稿不论长短,一般都要讲清楚情况、进展、问题、原因、经验、任务、目标、步骤、政策和措施等。不论哪种类型的报告,写起来都有较大难度,需要有较高的思想和政策水平,需要对形势有透彻的分析,需要对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需要对工作思路有认真的思考。工作性报告的起草任务很重,一般需要集体起草。起草报告要反复思考,精心研究,理清思路,力戒急于求成,草率从事。
喜庆类讲稿。主要有四种:一是招待性的,如庆祝节日,欢迎与会同志到会,目的是回顾过去的成绩,展望未来的事业;二是庆典性的,如开学、毕业、开业、奠基、开工、竣工、投产等典礼活动中所用的讲稿,表达良好的祝愿,对有贡献的人员表示感谢,提出希望和要求;三是交谊性的,如团拜会、茶话会、联谊会所用的讲稿,主要是活跃气氛,密切关系,促进交流,增强友谊;四是欢迎欢送性的。喜庆类讲稿,一般都短小精悍,欢快明了,感情色彩浓厚,心诚语敬,谦和委婉。称谓、开头与结尾尤其讲究。
通报情况类讲稿。主要有四种:一是情况通报性的,如报告会、老干部情况通报会,目的是促进了解,增进共识,统一思想;二是新闻性的,如新闻、信息发布会所用的讲稿;三是协调性的,如联席会、协调会所用的讲稿,取得一致意见,促进互助合作,增加合力;四是总结交流工作性的,如现场会、汇报会、总结会所用的讲稿,目的是总结工作,推广经验。
其他几类讲稿因为我们在工作中不常用,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二、领导讲话稿的风格
不同领导者的讲稿,往往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如大河滔滔,有的如小溪潺潺。综观古今中外,一代伟人的讲稿都有独特的风格,毛泽东的讲稿深刻豪迈、洒脱精辟,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两个务必”的论述。邓小平的讲稿实事求是、朴实无华,如“三个有利于”的论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等,让人一听就明白,朴素而富有哲理,影响深远。领导讲稿的风格,是文风的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讲稿的内容、层次结构和语言的表达上。在内容上有的喜欢突出一两个重点,有的喜欢面面俱到。在表达方式上有的爱论理,有的喜欢谈事。有的爱讲得实一些,有的爱讲得虚一点。在句法上有的喜欢长句式,有的喜欢简洁明快的短句。有的讲究章法,有的不拘泥小节等等。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每一位领导的言行,特别是一些重要场合的讲话,进行认真观察,细心揣摩,才能把握好,做到心中有数,将对起草好讲话稿大有裨益。
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领导者的特点。领导者的经历、经验、气质、习惯、爱好等个人特点,不仅是形成讲话风格的重要因素,而且都会不同程度地对讲话产生直接影响,平时要多留心,功到自然成。二是要研究领导讲话的特点。细心研究有关领导爱讲什么,喜欢怎么讲。要争取多参加会议,会场是体现领导讲话风格最重要的地方,即席讲话和现场发挥最能体现领导讲话风格,要多听,多观察,深刻体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要对领导的历次讲稿进行分析研究。一种方式是按照讲话的时间顺序研究,把握领导讲话风格形成的轨迹及不同时期讲话的特点。另一种方式是按讲话类别进行研究,重在把握领导者在不同场合、处理不同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第三,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就是将所有领导讲话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共性与个性,体会出规律性的东西。三是要积累与领导讲话风格相关的知识素材,仅仅具有一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目的是与领导者的知识结构相近或相合,在写讲话稿时,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风格来。四是尽量使讲稿风格与领导者的讲话风格相近,秘书人员不能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使讲稿的思想、内容、政策举措和风格符合领导者的要求。
三、领导讲话稿的谋篇布局
所谓谋篇布局,即通常所说的章法,就是讲究结构,搭架子,对讲话稿的总体框架进行谋划。在讲稿起草过程中,确立主题主要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占有材料主要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条理结构主要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有了主题和大量有用的材料,如毫无章法地堆砌一番,根本算不上一篇文章。文章有体才成篇。谋篇布局,如同描绘建筑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施工,再好的构想也难以落实。章法体现领导讲稿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讲稿的风格、特征、节奏和气势,是评价讲稿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衡量起草人员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毛泽东曾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定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结构上看,文章都有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领导讲稿也不例外。这种结构是刚性结构,这三部分既不能少,也不能搞颠倒。从写作学上看,讲稿也有层次、段落之分。层次是指把与主题相关的大观点分成几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就是一个大层次。段落隶属于层次,是层次下面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识和相对独立的文字段。在谋篇布局上,首先要安排好大层次,然后再考虑段落的排列。一般来讲文章应有三层 ……此处隐藏22203个字……合力。好的文件、报告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中间也包含着写作者的智慧。领会领导的意图,就必须在起草前摸清领导在想什么,想讲什么以及怎么讲,要记住领导的提示和交代。没有弄明白的事情,还应当问清楚。领会领导意图并非一次性的。平时对领导的思想、工作,大小场合的即席讲话,要注意掌握信息和情报,及时收集和听取。这样,就可以领会得更深一些。
第二,确定讲话提纲。 一是提纲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和大体框架一定要非常明确、清晰,使人一阅提纲就基本知道讲活的主要内容和精神。至于提纲拟定几个层次,要视讲话内容而定,一般三个层次为好。 二是要抓住现实生活中必须回答的问题,千万不要照搬别人的框架。有不少会议的讲话稿都照搬上级讲话的大纲小目,这就容易形成从上到下、从框架到内容上的千篇一律。应当力戒和避免。 三是提纲不要搞标新立异。标新立异不是创造,有分歧的观点、不成熟的思想、未协调好的事情,一定不要塞进文稿之中,乱讲乱塞必然误大事。 四是拟提纲必须相对收缩,不要把摊子铺得过大。铺大摊子容易,相对集中难;写长文章容易,写短文章难。拟提纲如果想包罗万象,什么事情都想拉一个问题,添一段话,那就会把主题冲淡,写成稿子就会庞杂臃肿,该集中讲清楚的问题就突出不起来。这个问题往往是我们一些部门在讲话稿中“争地位”,而我们自己又想搞“照顾”、做“文字人情”引起的。有时也有可能是因为受上级机关报告讲话的框架束缚引起的。我们报告起草者一定要从这些方面解脱出来。
第三,全面收集资料。“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占有和掌握丰富的资料,是起草讲话稿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切实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决不搞“无米之炊”。收集资料:一是要广泛,二是要齐全,三是要准确。要根据讲话内容的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阅读文件、查阅报刊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凡是对起草讲话稿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典型、数据等都不要忽略。在此基础上,要认真阅读和筛选资料。全面收集资料,并不是说参考资料越多越好,有时资料太多,反而使自己拿不定主意。所以,要通过阅读、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综合概括,为正式起草作好准备。
第四,认真撰写初稿。有了大纲小目和丰富资料,就可以进入正式起草阶段。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运筹、思维、创造的过程,是冥思苦想的精神制作过程。如果提纲对路,思索周密,写起来就可能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写比想:比说毕竞有些不同,它要求更明确、更完备、更系统、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要有更严格、更细密的思维逻辑和文字逻辑。所以,起草过程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在起草过程中要掌握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我认为特别要重视以下四点: 一是要突出和跟踪主题。主线要力求清晰鲜明,要紧紧围绕讲话的中心思想和提纲来写,内容千万不能离题。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对主题没有跟踪,或者没有跟踪能力。 二是分析、论证要有力,要有新意。分析论证具有表达深化主题的作用,对提高讲话稿的质量至关重要。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有新语言、新观点、新材料、新思想,“人云亦云我少云,老生常谈我少谈”。要特别注意,每个部分都要力求提炼出一两个具有新意而又 1
准确的观点,构成每一部分的高潮,以增强文稿的内在质量和吸引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听起来就会平淡无味。比如,在一个领导讲话稿中,论述“要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问题时,提炼了这样三个观点:“要真正明确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分珍重民心;要真正使决策适应群众的承受能力,十分珍惜民力;要真正使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十分重视民情。”这样提炼概括,既有一定新意,又显得很有力量。但是,我们讲的新意是以准确性为前提的,标新立异,追求时髦,哗众取宠是绝对不可取的。 三是要认真对待一些具体的技术性问题。比如文稿的开头和结尾。 “万事开头难”,文章的开头很重要,要力求用简炼、鲜明的语言吸引住听众。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可以用提出问题开头,可以引用领导人的话、名人名言开头,也可以具体的事例、材料开头,不要求千篇一律,这要根据讲话稿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而且每个部分,每个段落的开头也不宜千篇一律,要有所变换。但一般地讲,以提出问题、摆出观点或者结论性的话开头比较多。比如明确形势,提出希望;比如提出商讨,征求意见等。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尾语不宜太长。因为尾语不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讲话稿要解决的问题在主体部分已解决,如果再来哕嗦一番,听众就坐不住了。所以一般地说,尾语要力求简明扼要,首尾照应,明快利落,言止而意无穷。又比如讲话稿的语言。讲话稿的语言最重要的是要有口头语言的特征,一是准确贴切;二是通俗易懂;三是简洁有力;四是生动形象。领导讲话稿很难避免书面文件语言,这类语言不能不有,但要尽可能用口语表达,不要通篇板着面孔谈话。我们在县和基层工作的同志长期接近群众,话语很生动,但要注重防止语言的粗俗,做到通俗而不粗俗,既要通俗又要庄重。
第五,反复修改完善。实践证明,文章是越改越好。文章写出初稿后,必须回过头来进行修改,主要看主题是否鲜明、突出,观点是否精当、确切,段落是否严谨、分明,语言是否简炼、流畅,内容有不有疏漏和重复,文辞有不有含混和差错,包括标点符号打得准确与否,都要认真、过细,一字一句地抠。该补的要补,该删的要删,该改的要改,尤其是对某些政策原则和敏感性问题的提法,更要反复斟酌,切不可疏忽大意、马虎了事。初稿送审后,要按领导同志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总之,一定要文不厌改,精益求精,善始善终,直到圆满地完成任务。 力求达到的六条基本要求:
第一,角度要高。起草领导同志的讲话,尤其是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讲话,要立足于宏观的、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分析情况、提出措施、作出部署,特别应防止主要领导讲话“部门化”,即使讲部门的工作,也要站在宏观、全局的高度来阐述。
第二,观点要明。在领导的讲话稿中,大小题目要力求非常明确、鲜明,一目了然,易懂好记。
第三,层次要清。文稿中的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一定要紧扣主题,各个部分所阐述的内容要十分明了,尽量避免出现重复。每个部分中的各个层次,要注意运用序号、句号、分号等,进行明确划分,使听众和读者非常清晰地掌握。
第四,结构要紧。领导讲话稿,结构紧凑,非常重要。我们起草者在文稿设计、拟定提纲、正式撰写的过程中,都要十分注意,主题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问、部分与层次、层次与层次,衔接要紧密,阐述要得当,切实防止题外生议,松散无力。
第五,内容要实。起草领导的讲话,要坚持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少讲空话大话。要坚持虚实结合,虚话也要作实话来讲,把虚话真正讲实,避免“放之四海而皆准”。
第六,文字要精。起草领导讲话稿,文字上一定要精简、精炼,有意拉篇幅,难免哕嗦、重复,甚至还淹没了文章的精华。我们要努力学习写短文章、短讲话、短报告。
biaosa小编推荐更多范文:领导自己起草讲话稿
如何起草领导讲话稿
怎样起草领导讲话稿
怎样为领导起草讲话稿
从领导念顺口溜看讲话稿的起草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金融村文库 www.jinrongcun.com 版权所有